垃圾分类给餐厨/厨余市场带来显著增量。 垃圾分类制度的推广将给餐厨/厨余行业带来新的变革:餐厨方面,在垃圾收运处置全程分类的目标下,有望规范餐厨垃圾的收运流程,提升餐厨垃圾处理厂的产能利用率,推动地沟油回收,从而改善餐厨垃圾处置盈利水平;厨余垃圾方面,“干湿分离”将使原直接进入传统末端处置的湿垃圾收运处置独立成链,直接提升厨余行业的产能和投资需求: 2019/20/25年的厨余市场潜在投资空间分别达 203/385/1000亿元,增量的运营市场空间可达 143亿元/年(46城,2020年)和 296亿元/年(全部地级市,2025年)。
上海湿垃圾处置体系建设基本成型,全国推广仍有三问题待解。上海经过 8年的不断努力,已形成了
(1)收运体系(湿垃圾专用收运车辆已达908辆) 、
(2)末端处置能力(湿垃圾末端处置产能达 5050吨/日) 、
(3)居民“干湿分离”意识(湿垃圾分类清运量已达 6200吨/日)共存的较为健全的湿垃圾处理体系。以“上海模式”为鉴,我们认为湿垃圾处置体系在全国的建设或将受到财政负担过大、监管强度偏弱、以及硬件基础不足等三方面问题的制约。同时,我们也认为,垃圾分类制度作为一场必须打赢的“战役”,在政府大力推进,居民踊跃参与,以及企业积极配合的背景下,有较大概率实现**制定的目标。
未来关注什么?收费制度入法进度和其他重点城市政策推进情况。6月25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提出将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实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纳入法制框架。收费制度的全面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负担,同时可以以市场驱动的方式推动垃圾分类、乃至固废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需持续关注收费制度入法的进度。另一方面,截至目前已有上海、长春、宁波等城市将垃圾分类纳入其地方管理法制框架,北京、深圳、苏州等地也在积极推动相关立法工作的开展,46个重点城市在垃圾分类方面推进的力度和监管惩罚的强度将直接影响行业空间释放的节奏和范围,因此亦需要重点关注。
投资建议:垃圾分类制度的加速推进将直接促进餐厨垃圾处理盈利能力的提升,但仍需公安、城管、安监、环保等多个部门共同协力营造良好的餐厨垃圾市场环境;同时将增加厨余垃圾处置市场投资及运营需求,但该部分市场空间的释放要视其他 45个重点城市的推进情况而定。